7月22日至26日,学院党总支6名教师党员代表组成红色研学团深入贵州多地,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纪念馆及文化园,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光辉历史,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壮举。
★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历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7月22日晚,团队抵达遵义,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重要转折点的城市,为次日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做准备。次日,团队首先来到了遵义会址及其纪念馆,详细了解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深远影响,感悟了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
随后,参观了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址和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这些旧址,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当晚,团队集体微党课,观看了纪录片《伟大转折》,观后相互间交流感想,进一步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 铭记苦难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7月24日一早,团队前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里记录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残酷迫害。一进入纪念馆,团队成员便被被那座《忠魂曲》群雕便深深地震撼了,先烈们欲冲破牢笼的造型,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正在不屈不挠的抗争。通过参观纪念馆,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下午,团队又转至贵阳市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实地研习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熏陶,也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习近平总书记曾围绕阳明文化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断,其中他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交谈时说“王阳明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龙场讲学时向学生提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点基本要求,首要的就是立志。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要成才,必先立志。立志就是要‘养浩然之气’,要砥砺、磨砺自己的志向。”这也为我们后期工作的开展指引了方向,希望在知行的校园里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 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情怀
7月25日,团队前往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向革命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黔灵公园内,背山面湖,松柏环绕,庄严肃穆。纪念碑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哀思。从石碑上李子光书写的“解放贵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这十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到碑座四周雕刻的齿轮、稻谷、麦穗等象征性图案,无不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参观过程中,团队了解到这座纪念碑始建于1954年秋,于1956年建成,是贵州人民开展革命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位于贵阳北郊的海天园内,同样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纪念碑以一支竖立的步枪为基本型,步枪的基部变形转折形成“犁”的形状,上面安放着汉白玉雕刻的和平鸽,寓意着中华民族对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同时,也表达了“化剑为犁争取和平”的愿望。在红色大理石砌筑的碑体上,镌刻着“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十一个鲜红的大字,让人肃然起敬。
通过参观这两座纪念碑,团队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历史的厚重。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畏艰难困苦,英勇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石,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这些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7月26日,为期五天的红色研学活动结束,团队踏上了返程。虽然行程短暂,但大家收获满满。通过此次红色研学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壮举将不断激励自己为国家培养人才和推动学院发展贡献力量,自己也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学院的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附:李文希副书记研学有感诗文二首共赏:
南越红都,峰峦叠嶂。漫江碧透旌旗扬。万家灯火到黔边,花红遵义光千丈。
弹雨枪林,硝烟血染。神机妙算兵百万。四渡赤水道奇谲,蛟龙入海乌江颤。
千里奔赴阳明洞,一睹先生圣贤容。修文龙场柱石立,溶石洞中书阁彤。
参禅悟道小洞天,知行合一万有通。心致良知超格物,觉民行道唤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