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我院“千里寻光”团队荣获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信息来源:学工办新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3-12-01

 

近日,我院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千里寻光团队在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团队荣获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二等奖”,调研报告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指导老师周斌洁获“优秀工作者”称号,团队唐梓均同学获“优秀积极分子”称号。

 

 

 

 

2023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千里寻光”团队

团队指导老师:周斌洁
团队队长:唐梓钧
团队队员:闵龙灿 张佳乐 刘浩阳 常琳钰 冯倩霞 孟 鑫 梁 瑶

实践地点:江西省武宁县大洞乡

实践时间:2023年6月23日-6月29日

 

 

 

为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仲夏六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类2202班“千里寻光“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周斌洁的带领下,一行9人走进美丽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大洞乡,探访淳朴风土人情,调研脱贫攻坚现状,助推农业产业,希望以己之力,化小我为大我,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23年6月23号,团队前往当地村委会询问当地乡村振兴企业情况和当地的乡村振兴政策,并作出数据分析。

01拿起“理论武装”的扩音器 做乡村振兴的“宣传员”

他们深入当地居民,向当地居民普及乡村振兴的条件、内容、策略和意义几个方面,再通对居民进行知识问答,通过有奖问答形式带动活动气氛,居民们积极回答,踊跃参与,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当地振兴的一些见解和建议。同时,对居民们进行了防诈骗宣传。

 

 

02 执起“调查研究”的记录笔 做乡村振兴的“调研员”

他们对互联网+背景下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对“互联网+”农业了解的人较少,能利用它的更少,仅有5%,说明“互联网+”的运用在当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发现当地农业企业虽有683家,但是在农业方面龙头企业仅有17家,说明各企业间发展差距较大。他们通过专业所学为武宁县制作的乡村振兴可视化数据,通过可视化数据显示:武宁县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一年的GDP逐渐上升增长,已增长四倍有余;在当地,75%以上村民的整村方式是农业生产。在大洞乡的乡村振兴产业调查中,他们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产业,农业依旧占大头。

 

 

 

03 穿上“实干担当”的红马甲 做乡村振兴的“勤务员”

受当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领导人邀请参观乡村支柱产业——白芨养殖,他们为其制作小视频,宣传白芨的功效,介绍其经济价值,并在抖音、快手、b站等各大网络平台发布推广。也借此契机,他们与当地创业代表达成意向,携手打造现代农业和网络相结合的平台,实现土地资源的配置优化。更令人高兴的是,领导人愿意提供给我们3千平方的土地作为试验田,一方面助力落地“手上农庄”项目,助力武宁县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学以致用,有个不错的创业实践机会。

 


 

04 多家媒体报道“千里寻光”团队事迹

此次活动被各大网站报道,其中有中国青年网、中华网、长江网、中国报讯网等网站发布,还有当地咸宁新闻网、江西省武宁县政府官网,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在三下乡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洞乡的实地考察中,我目睹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的场景。此外,我还体会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大洞乡保留了传统的民俗习惯和建筑风格,融入当代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元素。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我也被乡村居民的热情和勇气所打动,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无论是农民创业者还是年轻人返乡创业者,他们都在默默奉献,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我更加坚定了乡村振兴的信念,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人的真情投入和奋斗。--唐梓均

一行人的奔赴,走向广阔的农村大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将我们蓬勃的青春与家国共振,将创新的精神努力发挥到最好;一段短暂的三下乡的路程,体现了青年志愿者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将所学知识撒在祖国的乡村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会继续努力,走向基层,以青年之力绘我祖国大好山河。--梁瑶